随着时代的发展,教学数字化将成为教学变革的主流趋势,数字化素养将成为教师新素养的组成要素,以数字化素养为基础,逐步形成新的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标准,作为第三轮区项目化学习实验校,2023年8月27日上午,上海市周浦育才学校有幸请来了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(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)刘嘉秋博士为大家作题为《支持教学方式转型的教学数字化》的讲座。
理论认知
怎么认识教学数字化
【资料图】
讲座伊始,刘博士先和大家厘清概念,关于“教学数字化”的认识。实践证明,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,城乡之间、区域之间的教育均衡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思路,但是,对于教学数字化,教师们要有正确的认知。
四种问题的解决
刘博士出示了几张图片,让育才学校的老师们想一想这些图片解决的分别是什么问题。随后,他揭晓答案:人与自然、人与技术、技术与技术、人与人。关于解决人与人的问题,他提醒大家,教育部关于同意将上海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,总体框架在于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,来促进数字素养提升、教育评价改革、教育资源建设。
对教学数字化的两个判断
刘博士告诉大家,他们的研究团队提出:其一,教学数字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;其二,需要教师从不能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数字化(技术视角/学科视角)。
案例分享
四种应用技术转型教学方式
通过9个数字教材课堂教学片段的案例,刘博士生动地为大家边播放案例,边随即讲解着每个案例中,教师教学数字化应用的出彩或特色之处。
上海标准版数字教学大致分为五个板块:阅读、做笔记、插入资源、笔记流转、完成练习。刘博士以案例为基础,分别从目的、方法、流程让老师们明晰了案例的设计框架。每一个案例的生动呈现,瞬间拉近了老师们与“教学数字化”这一概念的心理距离。对于案例的精彩之处,他从设计亮点的细节处,进一步提升了老师们对于“教学数字化”的理性认识。
教学数字化的三种视角
对于教育数字化,刘博士提出,教师们要对以下三种视角提高认知:技术视角、学科视角、转型视角。他分别对三种视角的利弊进行了合理的阐释,让人茅塞顿开。特别是第三种视角,他提出,要有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思维和危机感。
心得感悟
袁佳俊
通过今天的讲座,我进一步认识到,作为一名教师要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,勇于接受新鲜事物,大胆尝试,通过实践努力让技术融入教学,服务于教学,甚至是引领教学。
钱金琴
在学习“线段和角的复习”这一案例时,我想,作为一个数学教师,通过投影仪,将学生的错题放在班级大屏幕上,和同学们对问题进行共同反思,便是一种数字化教学的方式。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,在师生的广泛交流中,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,通过变式练习,进一步巩固所学等,这些都是我们平日里在做的事情,所以,经过刘博士的分析,我现在感觉数字化教学其实早就在我们身边了,我们不用看到这样的专业术语后望而生畏。
胡若婷
聆听了刘博士的讲座后,我明白了教学数字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,作为教师,我们应该不断学习,加强理性认识,并在实践中充分加以合理的利用。另外,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数字化,突出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,并加以转型。
张倩蓉
暑假期间,在“2023暑期教师研修”过程中,我学习了《教师数字素养》标准解读的有关讲座,了解了一些关于数字化课堂管理工具应用、数字化作业管理工具应用的内容,明白了数字化教学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我们的教学过程。如今,通过刘博士深入浅出的生动分享中,特别是9个案例的学习,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四种应用技术转型教学方式的生动诠释。
新技术的突破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,为教学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效的支撑,优质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师高效地备课、授课,从而进一步帮助我们教师实现“双减”政策中对于提质增效减负的要求。为了推进教育国际化,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,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《教师数字素养》标准,还要有主动提升数字化的意识,掌握常见教育教学数字化工具及其应用。通过提升教师数字素养,来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,加快建设教育强国。用数字赋能,为教育添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