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沧州市充分发挥港口、区位、土地等优势,深入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、港口建设、对外开放等工作,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。近期,新华社记者深入沧州,记录下这座城市的新面貌。
唤醒“沉睡”的盐碱地
近年来,河北、山东、吉林等地通过科技创新改造盐碱地,加强耐盐碱良种推广利用,积极发展深加工,让昔日“十年九不收”的盐碱地渐成沃野良田。目前,沧州黄骅的50多万亩中低产田已变成稳产高产田。(新华社记者 李凤双 范世辉 郭雅茹 薛钦峰 叶婧)
(资料图片)
一批重点合作事项签约 助力沧州产品“扬帆出海”
在近日举行的渤海湾(沧州)-海湾合作论坛开幕式上,6个重点合作事项和6个重点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,涉及港口建设、绿色化工、装备制造、商贸物流、新能源等多个领域。(新华网)
河北黄骅港一专用码头迎来首艘国外油轮
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重要出海口,煤炭吞吐量连续3年突破2亿吨。近年来,为改变“一煤独大”格局,黄骅港区陆续建成矿石、粮油、通用散货等46个生产性泊位。(新华社记者 巩志宏)
自4月14日首发至4月20日一周内,该文章在互联网上传播总量为514篇。其中4月16日是信息发布的高峰期,发布信息量为346篇文章。各信源的信息发布情况中,微信信息占比最大,其次是新闻和APP,信息量分别为448、27、22,占比分别为87.16%、5.25%、4.28%。(数据来源: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)
传播趋势
传播信源分布
全球连线|洋网红打卡大运河:英国博主领略大运河文脉
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、规模最大、里程最长的人工河。穿越2500多年,蜿蜒近3200公里,悠悠运河水,带动沿线一座座城市焕发文明活力。近日,英国博主亚当来到大运河沧州段,感受大运河滋养孕育的“文化传奇”。(新华社记者 牟宇)
自5月30日首发至6月5日一周内,该文章在互联网上传播总量为438篇。其中5月31日是信息发布的高峰期,发布信息量为387篇文章。各信源的信息发布情况中,微信信息占比最大,其次是新闻和APP,信息量分别为416、9、9,占比分别为94.98%、2.05%、2.05%。(数据来源: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)
传播趋势
传播信源分布
河北沧州:农技专家助力盐碱地麦田管理
在河北沧州,从2003年开始,科研人员秉持“适盐用盐、以盐治盐”的理念,通过反复的试验,破解了缺水盐碱地土壤改良的难题,形成了咸水结冰灌溉、淡化肥沃耕层构建、耐盐适生种植等适应不同类型盐碱地的改良利用技术体系。(新华社记者 苏凯洋)
盐碱地上面花香
近年来,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,发挥科技创新作用,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,推广旱碱麦种植产业化,利用旱碱麦籽粒饱满、富含微量元素、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,把小麦粉制作成面花等各种面食,拓展产业链下游市场,带动农民增收,促进农业发展。(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)
天空之眼瞰沧州:运河古郡展新颜
近年来,沧州市以河为线、以城为珠,线串珠、珠带面,全域统筹大运河文化保护带、生态景观带、全域文化旅游带、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,使古老母亲河再润沧州。(新华社记者 牟宇)
“中国管道装备制造业基地”打造产业创新链条
近年来,沧州市盐山县立足管道装备产业发展实际,持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科技创新链,通过精准招商等措施,助力管道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。(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)
河北黄骅:提升产业特色 促进当地发展
近年来,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瞄准自动化制造、智能技术研发应用等领域,打造高端产业平台,承接京津转移企业,支持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,不断提升产业特色,增强竞争力。据了解,黄骅市近五年累计引进京津转移项目38个,总投资51亿元。(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)
专家学者、业界代表齐聚沧州 共话黄骅港转型发展
近日,黄骅港转型升级暨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沧州市举行,该研讨会是渤海湾(沧州)-海湾合作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参会专家表示,此次研讨会为港口负责人、专家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机会,也为黄骅港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。(新华网)